本報7月2日獨家報道了《招行一卡通小額直付遭盜刷》事件后,引起當事銀行和支付機構的高度重視?,F已查明,被盜資金主要用于購買中國移動的充值卡。在警方揪出作案元兇之前,這筆資金恐怕很難追回,銀行方面承諾“墊付”被盜資金。
充值卡變洗錢工具
受害人反映,絕大部分被盜資金通過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流向一家名為5173.com的網絡游戲裝備交易平臺。昨天下午,5173.com總裁辦相關負責人代表5173和貝付對記者表示,在這起盜刷事件中,他們也是受害人。“我們已于6月30日攔截了20余筆金額為199.9元的可疑交易,共攔截資金4200多元。之后招行關閉了小額直付端口。這些錢幾乎都用來購買中國移動充值卡,小部分用于購買游戲點卡。但騙子不是給自己充值,而是買很多號然后再去其他電商平臺賣,所以很難追溯。”
該負責人介紹,騙子有可能盜取了持卡人的卡號和身份證信息,然后推測出銀行卡密碼。“充值卡交易是不記名的。作為支付機構和交易平臺,貝付和5173都無法判斷這些交易是正常的購買行為,還是騙子開立賬戶進行‘洗錢’。”該負責人認為,案件的關鍵是持卡人或銀行泄露了賬戶信息,而支付機構和交易平臺不存在過失。不過,這位負責人承認,貝付公司客服人員擅自刪除客戶留言是不妥當的。
然而受害人對上述解釋并不認可,他們認為貝付公司和5173網站在這起事件中至少存在兩方面責任。一是平日風險防范不到位。比如5173網站對注冊賬號審核把關不嚴,以及貝付公司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交易接口沒能及時發現。二是貝付公司的客服人員發現大量投訴后,不但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反而刪除了投訴留言。這是對客戶極不負責的態度。
銀行承諾暫時墊款
盜刷事件發生后,招行既沒有承認過失,也沒有否認責任,而是陸續通知受害人去網點辦理“墊付”手續。昨天下午,北京地區受害人王先生前往光華路支行辦理相關手續。大堂經理讓他簽署兩份文件:《招行與客戶關于否認交易墊款的處理協議》和《招行持卡人聲明書》。“如果我同意簽,30天內就能領回被刷走的錢。”
但王先生仔細看過協議后并沒有當場簽字。“銀行只承認發生了異常交易,墊資是在異常交易原因尚未查明的情況下,為不影響我的資金使用,銀行同意墊付資金。協議上寫著,銀行的墊款行為并不表明銀行對我賬戶內發生的異常交易造成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王先生認為,如果簽署協議,可能意味著銀行不明不白地墊付200元就沒有后文了。目前上海、長春等地的受害人也接到招行的通知,他們與王先生懷有相同疑問。“全國這么多人被盜刷,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總要給持卡人個交代。”
詐騙罪如何界定
“這次借記卡盜刷可歸入信用卡詐騙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該罪名的起刑點是50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這幾十位持卡人如果每人被盜刷199元,如果是同一批犯罪分子,他們將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金額不足5000元,則不構成該項罪。”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肖颯對記者表示。
肖颯律師介紹,根據《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銀行應采用合適的加密技術和措施,以確認網上銀行業務用戶身份和授權,保證網上交易數據傳輸的保密性、真實性。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支付機構應當具備必要的技術手段,確保支付指令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抵賴性,支付業務處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支付業務的安全性。本案中,支付機構存在的技術軟肋為黑客或行騙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另外,持卡人也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密碼的設置不能太簡單,而且經過一段時間要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