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志網絡版周末刊文稱,美國和歐盟政府近期正在探討“網絡中立性”問題。不過與自由貿易類似,由于各方的利益分歧,網絡中立性或許將會是一個持續懸而難決的問題。以下為文章全文:一 個世紀前,AT&T向美國司法部長發送了一封900個單詞的郵件,改變了整個電信行業。為了避免遭到分拆,處于壟斷地位的AT&T同意以 平等的方式對待所有電話呼叫。“金伯利承諾”(Kingsbury Commitment)確立了這樣的觀念:已有的傳輸規則適用于所謂的“長途通信”。
這一理念帶來了全球最優秀的電話系統,但目前電信行業正變得更加微妙。決策者們正在爭論,對待“普通通信”的方式是否也適用于互聯網。在歐州,多個國家的部長于1月27日討論了歐盟輪值主席國拉脫維亞提出的方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預計將于2月5日討論類似的計劃,并于2月26日舉行投票。
目前的爭論焦點是“網絡中立性”,這是哥倫比亞法學院的蒂姆·吳(Tim Wu)于10年前提出的一個概念,而隨后已成為了互聯網大獲成功的基礎。網絡中立性要求,網絡運營商在處理數據傳輸和用戶接入時,不得歧視不同類型的數據包。因此,創新者沒有必要獲得許可,也沒有必要支付額外費用,即可確保新項目正常運轉。
中立性植根于互聯網的協議中。這些協議規定了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方式,而無論這些數據承載的內容是什么。不過,一些更大的改變正在進行中。新技術使網絡運營商可以了解他們正在傳輸什么樣的流量。許多人會希望,垃圾信息以及與犯罪有關的流量被識別和阻攔。不過站在電信公司的立場,它們希望提供收費的高級服務,即快速通道,以滿足視頻等對帶寬要求較高的服務的需求。
不過,互聯網自由的支持者對此大動肝火。他們警告稱,如果沒有嚴格的網絡中立性規定,那么收費服務將會迅速蔓延,破壞互聯網賴以發展的基礎。具備盈利能力的快速通道將吸引大量投資,而普通公司只能使用慢速通道。提供自主服務的運營商有可能限制甚至屏蔽競爭對手服務。“歐洲數字權利”和其他擁護網絡中立性的組織在致歐盟官員的郵件中表示,放棄網絡中立性意味著放棄核心人權,即“不受干涉地給予及接受信息的自由”。
業內人士、網絡工程師和一些經濟學家則表示,這只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網絡運營商無意造成互聯網的碎片化,它們只是希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資產,例如對網絡流量進行疏導以避免擁塞。這將使所有人獲得的服務都得到優化。此外,為何吞噬大量帶寬的服務,例如流媒體視頻巨頭Netflix,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帶寬?有數據顯示,在高峰時間,Netflix占用了美國的1/3帶寬。美國智庫機構卡托研究所的皮特·范多倫(Peter Van Doren)表示:“互聯網并不需要被拯救。”
不過,經合組織的薩姆·帕爾特里奇(Sam Paltridge)表示,政府正在嘗試對網絡中立性的某些方面進行規范。智利、荷蘭和斯洛文尼亞已經通過了嚴格的網絡中立性法案,而包括挪威在內的其他一些國家則傾向于引入較溫和的規定,或是計劃這樣去做。
某些時候,大型網絡運營商需要為這類問題負責。荷蘭運營商KPN曾威脅稱,將對互聯網電話和IM消息等服務收費,并將封殺不愿付費的用戶。隨后,荷蘭監管部門采取了行動。而挪威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之一Nextgentel則對公共廣播公司NRK的流量進行了限制,要求該公司付費獲得更大的帶寬。
在不同國家,網絡中立性規定的嚴格程度也有所不同。智利禁止任何形式的流量歧視,而另一些國家則允許某些例外。例如,在斯洛文尼亞,網絡運營商可以屏蔽垃圾信息,或是以避免網絡擁堵和安全問題為由來控制流量。挪威的做法也引人關注,該國選擇了“合作管理”的模式,而不是制定新法律。挪威監管部門發布指導原則,而各利益相關方可以進行討論,以做出各種調整。
這樣的模式或許適合節奏緩慢的北歐國家,但并不適用于存在各種針鋒相對意見的美國和歐盟國家。FCC曾嘗試多種方式去滿足各方的要求,但卻遭到了法庭和公眾的反對。美國總統奧巴馬于去年11月再次進行了嘗試,要求FCC將寬帶接入服務歸類為普通運營商服務,從而適用于同等的監管規定。FCC注意到了奧巴馬的呼吁,但仍然沒有使互聯網適用于傳統電話服務的一些規定,例如價格控制。目前在沃頓商學院執教的FCC前律師凱文·維爾巴赫(Kevin Werbach)表示,FCC對待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方式,以及FCC對于Netflix向康卡斯特付費,從而獲得速度更快的接入服務有何看法,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歐洲的前景則更加撲朔迷離。歐盟各國政府必須就共同的監管規定達成一致,但各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盤算。歐盟中的一些大國,例如意大利,傾向于維護大型電信公司的利益。這些國家認為,只有運營商實現盈利,網絡才能得到升級。德國執政聯盟的各方也相互承諾,將推動某種形式的網絡中立性。英國則希望進行自我監管。(批評人士已經指出,英國的做法并不是很成功。)因此,拉脫維亞提出的方案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例如,這一方案允許運營商提供“快速通道”,“只要網絡仍有足夠的容量,能確保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可用性和一般質量不會受到實質性損害”。對此,蘇塞克斯大學的克里斯·馬爾斯登(Chris Marsden)提出:“請證明這一點。”
當FCC完成投票,而歐盟達成協議之后,這段故事仍將繼續。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對于網絡中立性的態度十分敷衍,同時回避網絡中立性的執行問題。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網絡運營商都會提起訴訟。它們更多地關注如何逃避監管,而不是網絡中立性本身。如果沒有大量調整,拉脫維亞提出的草案不太可能獲得歐洲議會的批準。
下一代網絡中立性大戰已經開始。例如,移動運營商已經允許用戶在免流量費的情況下訪問Facebook和維基百科等服務。支持者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以促進經濟拮據的用戶使用這些產品。而批評者則認為,這將使得移動運營商可以挑選市場贏家,導致其他服務更難參與競爭。基于這樣的理由,斯洛文尼亞和荷蘭的監管部門近期已禁止這種免流量費的做法。目前看來,與自由貿易一樣,網絡中立性將會是一個被持續討論的話題。